经典数学思维:速算和巧算,看懂孩子轻松考100分
加法巧算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在进行加法巧算时,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凑整法:观察两个加数是否接近某个整数或整十数,如果接近,可以先将它们相加,再与其他数相加,简化计算过程。例如:23 + 18 + 20 可以先算 23 + 20 得到 43,再加上 18 得到最终结果 61。
巧算速算方法:加法巧算、减法巧算、乘法巧算。加法巧算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在加法巧算中,学生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1)凑整法:将两个数相加时,先观察是否接近某个整数或整十数,如果接近,可以将它们先相加,再与其他数相加,以简化计算过程。例如:23+18+20=23+20+18=61。
两位数的乘法,特别是90以上的互乘就更难了。其实有这样的简单技巧,比如97x96=9312来说,只要拿100减乘数与被乘数,把答案分别相乘与相加,把乘出来的答案摆在后面,用100减加出来的总和后摆在前面,答案竟然神奇得和传统算法一模一样。
小学数学速算法1 十几乘十几 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 解: 1×1=1 2+4=62×4=8 12×14=16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任意的两位数乘上99或任意的三位数乘上999的速算法叫做左右两数合并法。任意两位数乘上99的巧算方法是,将这个任意的两位数减去1,作为积的左面的两位数字,再将100减去这个任意两位数的差作为积的右边两位数,合并起来就是它们的积。例如,62x99=6138,48x99=4752。
“凑整巧算”——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凑整,特别是“凑十”、“凑百”、“凑千”等,是加减法速算的重要方法。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公式:A+B =B+A,例如:6+18+4=6+4+18 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幼儿巧用手指快速加减法
幼儿可以通过以下手指速算技巧来快速进行加减法: 加大减差法 方法:当加数中有一个接近整整百、整千等数值时,可以先将其视为该整数值进行加法运算,然后再减去与整数值的差。 手指应用:幼儿可以通过伸出手指来表示整数部分和补数部分,通过简单的加减手指动作来完成计算。
幼儿可以通过以下手指速算技巧来快速进行加减法: 加大减差法 方法:当加数中有一个接近整整百等数时,可以先将其视为整整百等数相加,然后再减去与真实值的差。 手指应用:幼儿可以用手指表示整数部分和补数部分,通过简单的加减动作来辅助计算。
提高记忆力:在孩子用手指做加减法的时候,让孩子跟着一起读,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对数的记忆力。随着次数的增多,孩子就可以从记忆中提取出答案,快速算出几个数相加减的结果。数手指做加减法的注意事项 避免依赖:虽然数手指做加减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家长应避免孩子过度依赖这种方法。
第一种是加大减差法。当加数或被加数接近整整百、整千等时,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整数进行相加,随后再减去相应的差数(即补数)。例如,37+53,我们可以将其视为40+50-3-7,这样计算起来更为简便。这种方法的口诀是:先加整整百、整千……,再减去与整数的差,即可得到和。
在幼儿园大班,孩子们使用手指进行十以内加减法计算是完全正常的。当前很多幼儿园采用这种方式教授数学,因为一双手可以轻松算出百以内的加减法。幼儿时期,通过游戏和趣味学习来掌握基本知识最为重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在上小学后会逐渐习惯更加规范的算数方法。
巧算凑十歌
1、《巧算凑十歌》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它帮助孩子们快速进行加减法的计算。这首歌谣的内容是:“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下面,我们详细解释这首歌谣如何在实际计算中应用。歌谣解析 一九一九好朋友:指的是1和9相加等于10。
2、《巧算凑十歌》一九一九,如老友相依,二八二八,携手并进,三七三七,亲密无间,四六四六,齐步向前,五五并肩,宛如双手相握。孩子们,这首歌的秘密在于,遇到九,就寻找一的伙伴;看到八,就找到二的陪伴,如此类推,五与五则直接组合成十。理解了这些,计算就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3、《巧算凑十歌》是一种基于凑十原理的速算技巧。核心原理:遇到某个数字时,寻找能与它相加得到10的另一个数字,从而简化计算。例如,看到9就寻找1,看到8就寻找2,以此类推,5则与5直接组合。应用方法:在计算加减法时,通过添加或减去相同的数,将其中一个加数或减数凑成10,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4、减大补小减法口诀:先看大数还是小数,再定十补哪个数。配凑虚提简单好用:直看十位数快慢相同先相配。 除法的儿歌是头乘尾来除又变,二二三四口诀全。九九口诀演一遍就知道一个数字的神奇结果了。 最后灵活记方法需要乘法转化算式相结合来进行巧算加减乘法算术计算。
3-6岁儿童数学入门手心算
1、一)珠心算与数学活动相结合,相辅相成 在将珠心算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利用算盘梁下的珠码教幼儿理解“1~4”的数量概念;认识“5”的组成时,引入珠算的凑数概念,学习“满5加,破5减”;认识“10”的组成时,引入珠算的补数概念,学习“进位加,退位减”。
2、培养兴趣 使用算盘道具:首先,要利用算盘这一独特的道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对珠心算产生兴趣。算盘作为珠心算的基础工具,其独特的结构和操作方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教授口诀 结合兴趣进行口诀教学:在孩子对算盘产生一定兴趣后,可以开始教授珠心算的相关口诀。
3、一般来说,孩子在3-6岁这个阶段,大脑发育迅速,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个时期是孩子学习珠心算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因此,家长可以在这个阶段引导孩子学习珠心算,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
四岁孩子玩转20以内加减法,显露超强计算能力,妈妈带娃方法被赞_百度知...
四岁孩子玩转20以内加减法,显露超强计算能力,妈妈带娃方法值得借鉴 四岁多一点的孩子,刚刚上幼儿园中班,就能轻松应对20以内的加减法,这确实令人惊讶。孩子的妈妈通过一套有效的早教方法,成功培养了孩子的计算能力。
加法教学:例如教3 + 4时,先拿出3个积木摆成一排,再拿出4个积木摆在旁边,然后用手指着这些积木,一边数一边说:“3,这是第一个加数,接着7,这是第二个加数,现在把它们合起来数,一共有7个积木,所以3 + 4 = 7。

幼儿园二十以内的手指算加减法是一个有趣且直观的教学方法。对于加法,比如15+2,教师可以指导孩子将较大的数15记在心里,而用手指表示较小的数2。这里,“+”号意味着从15后面的数开始点手指。例如,15之后的数是16,再点两个手指,即117,因此15+2等于17。
数数法:这个说白了,就是依照孩子基础的数数能力上延伸出来的方法。在教孩子的时候,建议先用直观的方式,让孩子理解退位减法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程度不好的孩子,比如11-2,可以先用11个积木,减去2个也就是拿走两个,再让孩子数数剩下几个。
针对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不熟悉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孩子提高: 熟练数数 从1开始往下数:确保孩子能流畅地从1数到20。 从中间某个数开始数:练习从任意数字开始正数或倒数,如从4开始数或倒数。 掌握跳数:特别关注孩子是否能顺利地从9跳到19跳到20等整数跳跃。
学习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反复练习。我们慢慢来,多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慢慢理解。现在,他已经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口诀,能够轻松地完成十以内的加减法。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的支持和鼓励非常重要。我们通过每天的练习,帮助他逐步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技能。

